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

音響電源專線的發展史



        縱觀音響器材的發展歷史洋洋灑灑,其實音響電源專線也有一段「非常不起眼」的發展史,並且是在資訊發達(寬頻網路)之後才開始廣為人知,國外的不說、深山高人的也不列入,大伙回顧一下台灣"大眾"對音響電源專線的發展變化吧!


1999年 以前:
        由於網路尚未普及,發燒友多以 期刊雜誌、口耳相傳 為資訊來源,雖然早已有資深玩家大玩專線,但在"大眾知識"的普及度與專線的成熟度,仍然未發展開來。


2000-2002年: (醞釀期)
        隨著台灣的寬頻網路普及,各大討論網站的成立,發燒友們得以開始交流討論,但音響電源專線的討論仍屬少數。


2003-2004年: (發展期)
        隨著拉設音響電源專線的文章越來越多,有拉專線的網友全部都贊不絕口,台灣的音響電源專線風氣,算是開始火熱了,但此時的專線風氣,多是以電線越粗越好的風氣在流行,14mm平方 不夠看,要 38-60mm平方 才夠猛,這種電線越粗越好的風氣,至今仍然影響很多人對音響電源專線的看法。


2005-2008年: (白熱期)
        分享電源專線的相關文章開始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,拉設專線的人也越來越多,堪稱是一湧而出,雖然發展期的文章都說電線要越粗越好,但通常空間根本就沒那麼大,也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 敲牆撞壁、大興工程,於是很多人向現實妥協了,降為 2.0-8mm平方 就好,也開始有人發現,電線不見得是越粗聲音就越好,太粗聲音反而會呆,細線聲音反而比較靈活,此時發燒友們也開始注意到電源專線的相關部品, 無熔絲開關、插座 則較多人討論。


2009年 以後: (革新期)
        隨著台灣2008年12月底的無薪假與經濟不景氣,不管是音響店還是音響玩家都冷凍了好一陣子,發展至此,基本上有玩音響的人大概也都聽過"電源專線"這個名詞了,但以往音響電源專線的觀念就是「有拉專線就好」,也沒甚麼人在管電工師傅的做工如何? 有沒有刮傷電線? 對聲音有啥影響? 裝個進口無熔絲開關、裝個發燒插座,就已經覺得 很到位、很OK了。

音響電源專線,不就是拉條專用電線而已嗎? => 這種想法已經嵌入大眾的觀念裡面了!

        發展至2009年的音響電源專線,對於「專線工法」的研究 (公開的),成績幾乎是"",網路上只有發燒材料的討論,並沒有技術性上的任何突破。

        隨著敘榮這位 歪腦筋 的出現,開始提出了 使用壓接端子、銅螺絲、改裝紅銅排、六角壓接工法、各種做法對聲音的不同影響、專線搭配整合、裝配工法品質、架構技術規劃......... 等等。敘榮開始強調,電源專線除了電線本體之外,尚有很多要講究注意的地方,影響聲音非常巨大,如: 電箱整配、裝配工法、架構規劃、搭配應用。音響電源專線不再只是有拉專線就了事,而是全面性的規劃裝配才能 100% 的發揮好聲,這種全面性的專線規劃,應稱之「音響配電」。

        改變既有觀念是很困難的,尤其是敘榮一下子蹦出那麼多音響配電的新觀念,多數的大眾仍然停留在「有拉專線就好」的觀念中,這種觀念再加上傳統的施工品質,大概也只能發揮出 30% 不到的專線成效,敘榮盡其所能的推廣,一切就要看大眾何時才能從 有拉專線 躍進到 音響配電 的領域了,慢慢革新吧!